让年轻干部从“小笔头”走向“大笔杆”在大家的印象中,写材料是机关工作公认的“苦差事”。过去常说,写材料的人是“政治上的红人、工作上的苦人生活中的穷人、家庭里的罪人”,虽有一定夸张成分,但也不失贴切。年轻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开口能说、提笔能写、遇事能办是必具的核心素质而写材料这种“苦差事”,恰恰是提升年轻干部核心素质最有效的一种磨砺和淬炼。近年来,广陵区委研究室持续加强年轻一代“笔杆子”的培养,随着越来越多年轻血液的涌入,我们已经形成了以80后为骨干、90后为主力的文字梯队,整支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体会。一、鼓起“敢写”的勇气,实现从“不会写”到“我能写”的转变不可否认的是,现在一部分年轻干部一提到写材料就畏难发愁,提笔千斤重,弃笔一瞬间。特别是区委研究室,平时文稿数量多、标准高、要求严,也变相增加了他们接受文字工作的心理压力、抵触情绪。因此,对于年轻干部文字能力的培养,我们最先做的就是帮他们克服“怕”的心理,鼓起“写”的勇气。一是解剖麻雀,教方法。年轻干部虽然学历高、脑子活,但很多从事文字工作的都是专业不对口的“跨界选手”,刚接触材料基本都是懵懵懂懂、心里没底。所以,我们充分发挥文字骨干的“传帮带”作用,通过“一对一”“一对多”老带新方式,将文稿背后的逻辑立意、框架搭建、文字表达、经验技巧等进行“全流程”解析,帮助年轻干部迈过“开不了头”的第一道坎。二是常态调研,熟区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对文字人而言,没有调查...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