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测试卷一、填空题(1×20=20分)1.监察机关发现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给予处分而未给予,或者给予的处分违法、不当的,应当及时提出。答:监察建议2.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非因、非经,不受政务处分。答:法定事由、法定程序3.降级处分的期间是,撤职处分的期间是。答:24个月、24个月4.政务处分期自计算。答: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分别给5.公职人员二人以上共同违法,根据予政务处分。答:各自在违法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6.胁迫、唆使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政务处分:答:从重7.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最长不得超过()个月。答:488.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答:晋升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9.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有违法行为的,监察机关可以予以。答:警告、记过、记大过10.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受到政务处分的,应当由根据具体情况减发或者扣发补贴、奖金。答:县级或者乡镇人民政府11.公职人员违法取得的财物和用于违法行为的本人财物,除依法应当由其他机关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由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答:监察机关之日起,应当解除其与所12.公职人员被开除的,自在机关、单位的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答:政务处分决定生效13.已经退休的公职人员退休前或者退休后有违法行为的,给予政务处分。答:不再14.拒不执行或者变相不执行、拖延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命令的最重处分是答:撤职15.收受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礼金、有...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