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取其道不取其人,务其实不务其名

【写材料用典】取其道不取其人,务其实不务其名_第1页
【写材料用典】取其道不取其人,务其实不务其名_第2页
写材料用典取其道不取其人,务其实不务其名写材料用典例文“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这句古诗告诉我们,对人才应当有放手使用的气魄,使之冲上云霄,战风斗雨。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不仅在于拥有多少,关键在于如何用好,切实做到“取其道不取其人,务其实不务其名”。必须正视,在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引而不用、培而不用”,把人才当“绣花枕头”的现象,这现实版的“叶公好龙、瓠瓜空悬”,应当杜绝。(学习时报《从大处着眼重才爱才》)典故出自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五十一》,是故有道德足以尊主,智能足以庇民,被褐怀玉,深藏不市,则王者当尽礼而致之,屈已以访之,克已以从之,然后能利泽施于四表,功烈格于上下。盖取其道不取其人,务其实不务其名也。释义意思是,圣明的君王所用的是隐士逸民的治国方法,而不是隐士逸民本身,因此,必须注重实际效果,而不是徒求虚名。赏析晋人葛洪在《抱朴子·行品》中写道:“夫惟大明,玄鉴幽微,灵铨揣物,思灼沉昧,瞻山识璞,临川知珠。”这段话告诉我们,独具慧眼的人看山崖,能发现未经琢磨的玉石;靠近河川,便能知道水里有珍珠,比喻善于识才辨才的人在贤能之人尚未崭露头角之时便能敏锐洞察。我们常说,“知人善任”,知人是善任的前提,选人用人之前必须知人识才,具备“瞻山识璞、临川知珠”的慧眼。1930年5月,红五军第五纵队主攻修水县城久未突破,黄克诚主动请缨,率部进攻,身先士卒,抢先爬上云梯,经一夜激战获胜。时任军长彭德怀十分赞赏地说:“打一仗让我们认识一个人,打修水让我们认识了黄克诚。”部队备战打仗实践是展示人才才能的舞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

参与评论可获取积分奖励  
洞见文库+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洞见文库专业提供各类研报范文等文档资料下载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