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写材料用典】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_第1页
【写材料用典】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_第2页
写材料用典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写材料用典例文“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翻阅历史上那些以清廉著称的官员,无不是在小事小节上防微杜渐,谨言慎行比如,羊续悬鱼、山涛悬丝、苏琼悬瓜、周新悬鹅的拒礼佳话,“一钱太守”刘宠、“二不尚书”范景文、“三汤道台”汤斌、“四知先生”杨震、“五代清郎”袁聿修的嘉德懿行,都让人领略到“慎微”二字在成风化人上的魅力和效用。(人民日报《一些官员“眼里看得破,肚里忍不过”》)典故出自汉代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百射重戒,祸乃不滋。释义意思是,圣明的人对细微的事也持谨慎小心的态度,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后演化为成语“敬小慎微”。赏析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虑于微、防于小、杜于渐、作于细,饱含人生智慧和历史经验,纵观历史上的众多清官,无不是在小事小节上克己慎行、防微杜渐。防微杜渐敬小慎微,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毛泽东曾在《讲堂录》手稿中指出,“人立身有一难事,即精细是也。能事事俱不忽略,则由小及大,虽为圣贤不难。不然,小不谨大事败矣”。反观近年的落马干部,往往就是从小事小节“失守”而后逐渐“沦陷”。党员干部工作生活中,需以“祸患常积于忽微”之心对待小事小节,加强自身修养和自我约束,不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定力,也要在细枝末节之上时时从严要求,唯有小节不失范、细行不偏轨,于敬小慎微中积尺寸之功、炼不坏之身,才能避免被黑墨“点染”。用法主要适用于党风廉政党课报告、警示教育类讲话,侧重强调防微杜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慎微,注重小事小节,筑牢廉洁“防火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

参与评论可获取积分奖励  
洞见文库+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洞见文库专业提供各类研报范文等文档资料下载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