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利者人之所同嗜,害者人之所同畏_1

【写材料用典】利者人之所同嗜,害者人之所同畏_1_第1页
【写材料用典】利者人之所同嗜,害者人之所同畏_1_第2页
写材料用典利者人之所同嗜,害者人之所同畏写材料用典例文“利者人之所同嗜,害者人之所同畏。”然利为何物?《墨子·经说上》认为,“利,得是而喜,则是利也”。利,就是人们得到了而欢喜的东西。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提出:然所谓利者,岂必殖货财之谓?以私灭公,适己自便,凡可以害天理者皆利也。他认为,以私灭公,只要自己方便,不顾他人利益、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都是只顾一己之私的利。(解放军报《凡见利处,便须思患》)典故出自元代许名奎《劝忍百箴·利害忍》,利者人之所同嗜,害者人之所同畏。利为害影,岂不知避贪小利而忘大害,犹痼疾之难治。释义意思是,利益是人人都追求的,祸患是人人都畏惧的,利益是祸患的影子,人们却不知道躲避。往往贪小利而忘大害,仿佛患了顽疾一样,难以医治。赏析古人讲,“心不可乱,则利至而必知,害至而必察。”公私是一面镜,能照见党性的强弱;公私又是一把尺,能丈量觉悟的高低;公私还是一杆秤,能称出格局的大小。古往今来,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一向是名士廉吏倡导并践行的为政准则。“一钱太守”刘宠,从百姓临别赠送的许多钱中挑选一枚作纪念;“二不尚书”范景文,门上大书“不受嘱、不受馈”以明心迹;“三汤道台”汤斌为政三年,每日三餐以豆腐汤作肴;“四知先生”杨震,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拒礼;“五代清郎”袁聿修,为官经历五个朝代,连一升酒的馈赠都没有接受过。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心底无私”干事业求作为,才能“天地宽”、事业兴。公私这道“选择题”,是党员干部时时在做、处处面对的现实考题,也是做人为官、修身立德的终身课题。...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

参与评论可获取积分奖励  
洞见文库+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洞见文库专业提供各类研报范文等文档资料下载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