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写材料用典】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_第1页
【写材料用典】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_第2页
写材料用典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写材料用典例文诸葛亮在总结自己为政经验时曾说:“为政之道,务于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反之,如果“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则只能是停滞不前。(中国纪检监察报《兼取众长以为己善》)典故出自清代刘开《问说》,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释义意思是,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赏析古人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古今中外,大凡有所建树者,其知识所得无不与“问号”结下不解之缘《吕氏春秋》记载,舜为御,尧为左,禹为右,入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拜车夫、药工、捕蛇者等为师;爱因斯坦喜欢设疑质问,他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达尔文有疑必问,善于思考“悬而未决的问题,甚至连费数年也在所不惜”;巴尔扎克认为,“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曾赋诗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坚持“每事问”,不仅要虚心好问,遇到不懂就问,一问不得就再三问、反复问,直到疑窦释然,还要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

参与评论可获取积分奖励  
洞见文库+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洞见文库专业提供各类研报范文等文档资料下载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