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高绩效之道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而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艺术的处理。你的想法别人都可以拷贝,但关系的密切程度别人拷贝不了,招聘员工、培训员工的艺术拷贝不了。——马云不疯魔不成活阿里巴巴案例-概览1999年创业的阿里巴巴,最著名的业绩数据是“2003年,每天收入100万;2004年,每天利润100万;2007年,每天交税100万”。在中国中小企业备受全球金融危机打击的2008年,以中小企业为用户的阿里巴巴B2B业务,2008年的营业额还是达到30亿人民币,税后利润12亿,净利润较2007年上升95%。这背后都是几千块或者几万块钱这样涓滴细流的积累。把绩效管理和价值观贯彻进行有效和深度结合,形成了阿里巴巴独具特色的绩效考核体系,是阿里巴巴持续取得高绩效的关键因素。阿里巴巴的绩效管理体系基本上借鉴自通用电气,建立之初就有比较健康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阿里巴巴绩效管理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一是制定高目标,二是把价值观纳入考核,三是建立了政委体系做“人”的工作。阿里巴巴案例-基本体系“通用造”阿里巴巴绩效管理体系的基本理念和框架借鉴自通用。2001年,为通用服务25年的关明生加盟阿里巴巴(COO),帮助阿里巴巴打造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绩效管理体系,奠定了阿里巴巴绩效管理的基础。比如,借鉴和进一步强化了通用对价值观的推崇,阿里巴巴也用了“活力曲线”法则,以及基于这个方法的淘汰和激励制度。“活力曲线”在阿里巴巴指用“271排名”的方式来考察员工的相对业绩。不过阿里巴巴对后10%的淘汰没有像通用那么严厉。在阿里巴巴,员工通过考核被分成三种:一是有业绩,但价值观不符合的,被称为“野狗“...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