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版权属于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12024年7月21日信用久期变局债券策略报告尴尬的比价。收益曲线被调控阶段,票息策略是债券类产品的共识,这也是二季度至今不少投资者策略布局的方向,然而资产荒一再演绎,令票息资产不得不面对较为尴尬的比价问题。其一,1年附近短债定价,普遍与同期限AAA存单(1.97%)价差不足10bp。其二,尽管利率曲线调控削弱10年国债资本利得赚取能力,但高流动性和2.26%附近的票息收益,以及配合信用利差多在低位的现状,会制约票息资产配置偏好,比较典型的体现在银行次级债这一品种。短期看,收益位于1.9%至2.3%之间的票息资产,性价比或不如收益窄幅震荡的10年国债。超额收益来源自发性拥挤在10年以上超长期限信用债,这是定价普遍在2.5%朝上的资产。超长信用债被青睐。一是尽管其定价规律不稳定,并不妨碍“赚钱效应”。今年历次调整超长信用债并未展现出应有的幅度,特别是4月底债市急跌,30年国债剧烈回撤,同期限信用债则相当稳定,愈发勾勒出“低回撤+高回报”的特征。二是“学习效应”的加持也会给超长信用债配置提供辅助,超长信用债在信用风格模拟组合收益贡献均在30%以上,最大值可达49%。还有三点,强化超长信用债偏好。第一,超长债的供给变局。自今年3月,7年以上超长信用债迎来“井喷式”发行。7月仅三个交易周,超长信用债累计发行达到1197亿,其占信用债总供给比例接近17%,缔造新高;同时,以5年及以上信用债发行作为测算样本,目前信用债供给半数集中在该品种。第二,债基比较基准久期的抬升。由于现券期限结构的变化,指数在估算时,或更多考虑到超长活...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