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05(脏腑经络运气)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05(脏腑经络运气)_第1页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05(脏腑经络运气)_第2页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05(脏腑经络运气)_第3页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九十三臟腑門黃帝素問生氣通天論四時之氣,更傷五臟。【註四時之氣,風寒暑濕也,言四時之邪匪只病陽陰之氣化,而更傷五臟之有形,蓋病久則傳化也。】金匱真言論夏氣者病在臟。【註夏時陽氣發越在外,臟氣內虛,故風氣乘虛而內薄。】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言人身臟腑中之陰陽,則臟者為陰,腑者為陽。【註夫人之始生也,負陽而抱陰,是以背為陽,腹為陰。督脈循於背,總督一身之陽;任脈循於腹,統任一身之陰。夫外為陽而有腹背之陰陽者,陽中有陰陽也;內為陰而有臟腑之陰陽者,陰中有陰陽也。】肝心脾肺腎,五臟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為陽。【註經脈生於地之五行,而上應天之六氣,故凡論經脈先配合五臟五行,而後論及於六腑。】故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註夫心為陽臟,位處上焦,以陽居陽,故謂陽中之陽。肺為陰臟,位處上焦,以陰居陽,故謂陽中之陰。腎為陰臟,位處下焦,以陰居陰,故謂陰中之陰。肝為陽臟,位處下焦,以陽居陰,故謂陰中之陽。脾為陰臟,位處中焦,以太陰居陰,故謂陰中之至陰也。】陰陽應象大論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註腠者,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理者,皮膚臟腑之文理。言清陽之氣,通會於腠理;而陰濁之精血,走於五臟,五臟主藏精者也。四肢為諸陽之本,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此言飲食所生之清陽充實於四肢,而渾濁者歸於六腑也。夫脾主四肢,又曰手太陰獨受其濁,蓋濁中之清者...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

参与评论可获取积分奖励  
洞见文库+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洞见文库专业提供各类研报范文等文档资料下载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