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央行增持国债对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长期意义华泰研究专题研究研究员常慧丽,PhD2024年4月30日│中国内地SACNo.S0570520110002SFCNo.BJC906changhuili@htsc.com近期有关央行在二级市场购买国债的讨论再度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本文从央+(86)1063211166行基础货币投放方式的角度,重申为何不宜过度解读央行增持国债的短期影研究员响,更不应解读为QE,而应更着眼于其中长期影响(参见《如果央行购买SACNo.S0570520100005易峘国债,如何综合评估其影响?》,2024/3/28)。SFCNo.AMH263evayi@htsc.com中国央行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在2015年后出现结构性转变,从以外汇占款+(852)36586000为基础转向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再贷款工具进行投放。从中国加入WTO到2014年,央行主要通过购买外汇来投放基础货币,并通过发行央1票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调节基础货币的投放节奏。随着2015-16年外汇流入转为流出,叠加2017年下半年起央行逐渐退出常态化外汇干预,央行转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来投放基础货币。由此,2015-23年间,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的速度从2002-14年间年均的16.7%明显放缓至3.4%,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占总资产的比例大幅上升33个百分点至41%,而国外资产占比下降31个百分点至51%。2015年以来,基础货币年均增长3.2%,叠加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从20%下调至10%、明显推升货币乘数,因此M2年均增速达10%。截止2024年4月,国债在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央行总资产中占比为5到8成,海外主要央行持有国债占国债余额的2到5成。如果中国央行将国债操作纳入常规工具箱,可能更多是出于中长期调整基础货币投...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