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财政稳增长哪些领域可能被“低估”?本文从支出力度、地方“化债”影响、政策转型等方面梳理,可供参考。一、被低估的力度:结转结余、万亿国债等支撑下,广义财政支出力度有保障若仅从目标赤字率及地方专项债新增额度来看,2024年财政发力可能“相对保守”,但从广义财政收支视角看,2024年广义财政预算收支差达11.1万亿元、高于2023年的8.8万亿元,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广义财政赤字率达8.2%、仅低于2020年的8.6%。同时,2024年还有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开启,政府债新增额度创新高、达9.9万亿元。财政“余粮”增长,万亿国债多为2023年底、2024年初下达等,或可有效支撑2024年广义财政支出力度。2024年财政“余粮”规模明显增长、达2.1万亿元,较2023年增加4000多亿元。同时,2023年调增的万亿国债实际资金使用落地大概率在2024年。因此,若从实际资金使用角度看,2024年广义财政支出力度或超10%。在财政“余粮“、万亿国债确定性支撑下,财政收入端预算完成度对支出端影响或相对有限。根据2023年情况测算,若名义GDP增速下滑降1%,税收收入减少1700亿元,对应广义财政支出下降约0.5%;国有土地财政收入下降10%,广义财政支出增速下降近2%。假设名义GDP为5.5%、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下滑10%,广义财政支出增速仍在5%左右。二、被高估的风险:地方“化债”影响或被高估、中央“扩表”或可一定程度对冲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加快推进背景下,当前对基建投资的担忧或集中于资金支持、地方投资意愿、实物工作量形成等方面。地方“化债”工作持续推进下,重点化债省市工作重心转向隐债化解,其基建投资受到一定约束。同时,2024年初,地...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